活躍在海外戰亂地區的“國內保鏢”-中州國際保鏢海外安保紀實
中州國際保鏢公司海外安保人員與伊拉克當地武裝安保人員執行任務
中州國際保鏢公司武裝保鏢重裝護衛在伊中方企業高管
近年來,中國企業漂洋過海尋找投資機遇的逐年增多,由于國情、風俗民情和法律法規不同,中國企業在國外的安全總得不到有效保障,尤其在中東戰亂國家;發生搶劫、綁架中方人員的事件頻頻出現,給中方企業帶來了毀滅性的的打擊。致使中方企業不得不花高價聘請當地安保公司或國際知名安保公司護衛,每年花在安保方面的預算逐年上漲。中州國際保鏢公司于2011年首家開展涉外安保服務,以絕對的價格優勢和強大的安保能力,逐漸成為海外中資企業的武裝保護力量。借此,中國《新華社》駐海外記者獨家披露了中州國際保鏢的安保人員生存紀實......!
越來越多中國企業正在“走出去”,包括地球上最危險的角落。與炸彈、地雷、槍炮相伴,誰來保障企業安全?民間如何參與構筑中國的海外安保體系?
中國1個人負責20萬人次的領保工作;美國這一比例為1∶5000左右。“這個空白需由非政府機構提供的安全服務來填補。”
中國安保企業“多、小、散”,面臨國內法律限制,缺乏必要的政府扶助。連中資企業也傾向于雇用西方安保:他們可以持槍。
這幾天,得知5月份兒子要重返戰火紛飛的伊拉克,田力的爸媽“扣下”了他的護照,并安排了一連串的相親。田成屬羊,二老希望他在本命年把終身大事辦了。
90后小伙兒田力留著板寸,發達的胸肌將T恤緊緊繃起,這和他的職業很搭。過去的一年里,田力兩次赴伊拉克,身份是中資企業的安保。
“今年怕是出不去了。”此刻,他坐在老家甘肅天水的一處健身俱樂部一籌莫展,原本盤算著去伊拉克,或者去一趟安哥拉。
地處非洲大陸西南一隅的安哥拉,剛從27年內戰泥淖中爬起,滿目瘡痍,動蕩不安。2014年12月,3位中國公民在安哥拉首都住處遭劫殺,在那里經商的中國人說,“搶劫的很多,幾乎每天都有。”
即使這樣,田力依然想去。風險高,意味著薪水就高,一年下來,安哥拉的安保收入比伊拉克多上好幾萬元。這個號稱“南部非洲聚寶盆”的國家,盛產石油和鉆石,還蘊藏著可觀數量的銅、錳、鐵礦,已吸引62家中資企業到此投資。
“干我們這行,越多海外經歷越吃香。”說這話時,田力想起半年前,他在伊拉克差點命喪槍口。
首要任務是保命
2014年10月初的一天,伊拉克某項目營地。空氣一如往常悶熱,田力卻感到神清氣爽——項目完工了。
中國員工已基本回國,營地里僅剩幾個當地的石油警察,兩個中國安保和幾名中方負責人。只要監督搬家公司把集裝箱房子悉數拆下,裝車運回主營地,他的工作就圓滿完成。
上午十點左右,田力突然聽到大門外一陣吵鬧聲,他迅速跳上兩米高的土墻。糟了,鐵絲網被撬開一道口子,六七十個當地村民扛著槍,正挨個往里鉆,有的已躍過深兩米寬三米的壕溝,往營地逼近。
“咔噠”,只聽腳下傳來子彈上膛的聲音,田力低頭尋去,墻角下,三個黑洞洞的槍口正對著自己。
田力認得其中幾個面孔。
不久前,得知項目即將完工,該村酋長要求中方把設備和廠房留下,遭拒后憤然離去。不曾想他們選在營地最薄弱的時候偷襲。
這是一塊有標準四道防線的營地,由外向內依次是鐵絲網-壕溝-土墻-T形墻。鐵絲網外圍安有十幾個攝像頭;壕溝里平日盛滿水,以防止歹徒挖地道進入;再往里,是土墻,及供石油警察和當地安保巡邏的土路;最里頭乃營地的最后一道防線——3米高的梯墻,由一塊塊厚約50公分的水泥結構拼起來,一個營地通常由數百塊這樣的結構拱衛而成。
因撤離接近尾聲,攝像頭被取下,壕溝里的水也抽干,外墻亦沒有石油警察巡邏,想到這,田成有些懊悔。
但在槍口下已沒有太多選擇,他本能地做了個靠邊站的動作。村民們開始往里沖,把空調從集裝箱房上強行卸下帶走,有倆人為一個空調起了爭執。一旁的石油警察和當地安保眼紅了,竟把槍丟下,加入搶的行列。田成呆呆看著他們在二十分鐘內搜刮一空,哭笑不得。
在接受南方周末記者訪問的安保人員中,十之八九趕上過營地遭襲。多數時候,他們只能“給錢消災”,而非像電影里和劫匪展開激烈的槍戰。
這群時刻行走在危險邊緣的人,首要任務,是保中國員工的命。
中州國際保鏢公司負責人直言,“對海外安保人員進行培訓時,部隊那一套垂直打擊在實際中根本用不上。”
話雖如此,包括中州國際保鏢、少林國際保鏢、華威等多家開設海外安保業務的中國企業,卻都把能上戰場的“退役特種兵”視作金字招牌。中州國際保鏢公司對外稱,其成立的海外服務中心由訓練有素的退役特種兵、特警、防暴隊員等組成。
“他們來自番號隱秘的特戰部隊,實戰經驗豐富。解放軍某軍區‘天狼’突擊隊、武警‘雪豹’突擊隊、武警新疆總隊‘天鷹’突擊隊……”。
中國保鏢在海外:退役特種兵為招牌 不允許配槍
2012年4月下旬,戰火肆虐過的黑格里格,流淌的原油,橫陳的尸體,布滿彈孔的墻。這里盛產原油,是南北蘇丹戰爭的火藥桶。而中國企業必須在這里尋求生存。
中石油雇用英國安保
2004年是個分水嶺,在這之前,中國海外安保市場幾近空白,而中國企業正以更快的步伐走向海外,包括中東、非洲、東南亞和拉美等高風險地區。
這一年,針對海外中國人的恐怖襲擊首次出現。6月,11名在阿富汗的中國工人,睡夢中遭武裝分子機槍掃射后身亡。
也是在這一年,中國首次提出了海外利益的概念,外交部涉外安全事務司正式運行。
從實際經驗來看,國家力量的效率可圈可點。2008年以來,中國從各種突發性事件中,先后安全撤回5萬余名中國公民。
但隨著中國海外資產的盤子越來越大,從政府和外交層面施展海外保護的單一手段愈發捉襟見肘。
2015年4月12日,中國外交部領事司副司長、領保中心主任翟雷鳴向媒體坦言,中國目前領保工作人力吃緊,“每個人要負責20萬人次的領保工作,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受理過如此龐大的工作。”美國這一比例為1:5000左右,日本則大約是1∶1.2萬。
“這個市場空白需由非政府機構提供的安全服務來填補。”全國政協外事委員會副主任韓方明說。
2009年,索馬里海盜猖獗一時,中國籍船只不堪其擾。中國為此曾計劃設立“交通運輸部海上護衛中心”,擬在軍、警、內衛之外,建立不會對其他國家構成敏感刺激的第四種力量,為中國船只提供安全服務。
彼時, 國內安保公司是最佳選擇。可惜,根據《保安服務管理條例》,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不得設立保安服務公司,中國就此作罷。
不曾想,英國人占去了先機。此后兩年,印度洋海上武裝護航這塊“肥肉”,被英國安保公司獨享。
直到2012年,一個名叫中州特衛的中國民營安保企業改寫了歷史,為本國船只提供海上武裝護衛服務。
相比近千家公司年產值超百億元的國內安保市場規模,十幾家“走出去”的安保企業在國際市場踽踽獨行。
中州特衛安保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中國安保企業多數以百人規模成建制地在海外拓展,部分在海外建立了分公司或辦事處。
如今伊拉克戰火再燃,中國在伊業務卻有增無減。商務部官方數據顯示,2013年,中國在伊新簽承包工程合同52.5億美元,同比增長近5成,當年派出各類勞務人員逾萬人。美軍抽身離去,留下安保真空的危險。
“這個錢為什么要讓外國人掙呢?”一家國企高管曾這樣問中州國際保鏢公司負責人。
吃過虧后起用本國安保
通常,在伊拉克、蘇丹等地,走出去的中資企業通過與當地政府簽署合作協議,將公司納入該國的安保系統中。
伊拉克則主要是石油警察,他們受雇于伊拉克石油公司。主營地20名警察一班崗,2-3天換一次,石油水站配15名警察,鉆井隊則配10名警察,他們都持有武器。
“但他們只是‘看上去很強’,實則存在很多問題。”王厚興說。在伊拉克,崗樓上執勤的石油警察,常常神態輕松地倒坐在綠椅子上,把槍頭朝下插在松軟的土中,要不就把槍倒掛在墻上。
你們何時配上槍啊?
盡管中國人已經進入了海外安保市場,既“敬業”又“講感情”,一些中資企業還是傾向于選擇西方的安保公司,即使后者的價格要貴上1/3甚至一倍。
原因很簡單:他們持有精良的武器,幾乎武裝到牙齒。這戳中了中國安保公司的軟肋——不能持槍。
有些國家明令禁止私人外國安保公司在它們的領土上使用武器,但也有國家如伊拉克,私人可以買槍,私人安保公司還可以在獲得當地國政府的許可或頒發執照后,持有和使用武器彈藥。
黑水等西方知名安保公司在伊拉克就有持槍資質,而中國安保公司不行——根據中國法律,公民不允許攜帶武器出境。
在伊拉克某石油項目待過4年的張東方對南方周末記者說,因為沒有槍,他能做的,只是在發現敵人后及時報告當地警察。
大多數國家,私人安保公司最多只允許使用手槍,但有幾個國家是例外——在安哥拉,私人安保公司可以使用如AK47之類的突擊步槍;在土耳其,私人安保公司在保護油田和其他能源設施時可以使用MP5沖鋒槍和G3來福槍;在阿富汗和伊拉克,西方私人安保公司更是被允許使用各種各樣的武器,包括9mm手槍、7.62mm突擊步槍和其他的機槍。
中州特衛安保公司相關負責人倒是認為,配槍是讓員工冒險。“如果我是恐怖分子,看到你手上沒有武器,不會把你當作首要敵人。可是有槍就不一樣了。”
決策者則更多考慮的是外交風險。中國企業的主要投資對象國大都被殖民過,它們對全副武裝而來的投資方式很敏感。
當代世界研究中心副研究員寇立研告訴南方周末記者,中國的投資對象國大多數法制尚未健全,很多事務都要通過非制度化、非法律化的方式溝通。有時候更讓中國海外安保人員感到棘手的,是當地維權的民眾。
“持槍不持槍,區別并不大。”在寇立研看來,一旦發生綁架、沖突,還是得從主權層面、領保層面尋求解決,靠外交人員不眠不休地溝通,而不是舉槍。如果一國政局動蕩乃至發生戰爭,不論是美國還是中國,首要考慮撤離。
中國保鏢在海外:退役特種兵為招牌 不允許配槍
做中國的“黑水”?
“我們要做中國的‘黑水’!”每每聽到業內有人蹦出這樣的話,國內資深保鏢安全專家總是嗤之以鼻。
“撤離時如果發生人員遭綁架事件,你能像‘黑水’公司那樣把人質搶回來嗎?那是天方夜譚。”他認為,中國安保沒有武裝打擊的權力,現在不是、未來也不可能成為“黑水”。
上圖為我公司特種保鏢在國外執行任務
美國“黑水”公司(BlackwaterWorldwide)是世界安保領域的神話。由幾個退役軍人創辦于1997年,從最初6個人,已發展成涉及世界9個國家的安保帝國。
“黑水”剛開始發展極其緩慢,2000年時只有20萬美元的政府合同,2003年,美國海軍科爾導彈驅逐艦在也門被炸,“黑水”公司獲得訓練海豹突擊隊和協助軍艦、人員安保的大訂單。這一年的伊拉克戰爭,更將“黑水”一舉推向美在伊最大軍事任務承包商的寶座。
截至目前,“黑水”已獲得超過10億美元的政府合同,其中三分之二的合同不用投標即可承包。僅2011至2013年,“黑水”就雇用了美國退役軍人117,439人。
當創始人埃里克·普林斯被冠以“雇傭軍之王”時,他回答:“我們不是雇傭兵,我們是為美國政府工作的美國人,對于納稅人而言,我們為他們省了錢。正是有了‘黑水’這樣的保安公司,美國政府可以躲過國會聽證,繞開外交程序,利索解決了大部分戰爭及境外糾紛問題。同時避免了政治壓力,還節約了賬面成本,可謂低投入,高回報。”
事實上,沒有美國政府這個大東家和其遍布全球的“反恐大業”,美國“黑水”或許早已隨波逐流。
中國的海外安保公司是這樣產生的——“一家四川企業要去海外投資了,出于安全考慮,就在當地招幾個退役特種兵,帶到海外去了,一開始并沒有所謂正規的安保企業。”寇立研說。
從業人員流動性極大,英語水平較弱,外派簽證辦理不夠順暢等問題,也困擾著中國安保企業。
全國政協外事委員會副主任韓方明更提出,需結合我國國情探討成立與美國“黑水”公司類似的準軍事安保公司,為高風險地區的我國駐外機構和企業提供武裝安全保障。
他認為,中國也應從國家立法和政府政策扶持方面向安保企業傾斜。比如爭取為外派人員的簽證問題提供便利;對安保企業提供開放射擊訓練的渠道;鼓勵部隊和安保公司建立合作關系,除接受優秀退役士兵外,軍方可協助培訓。
但在寇立研看來,“黑水”就是一個政治加軍事性質的雇傭軍集團,是一個國家在海外勢力范圍拓展的一種手段。“如果一個國家或地區大量出現私人安保集團,那是一個壞的標志。”
“時代不同了,我們現在走出去是市場主體的,你不可能武裝了自己走出去還夢想著能四處獲得鮮花和掌聲。”寇立研堅持自己的看法,“如果有朝一日,中國安保行業出現了‘黑水’,那不見得是什么好事。”
本文由《新華社》駐伊拉克記者撰寫,如轉載請注明出處:www.dgdean.cn